中国报道

上一篇:齐风鲁韵与“上合”的美丽邂逅

银行如何让普惠金融更“普惠”?

来源:中国报道


  普惠金融不是扶贫,必须考虑商业可持续问题。

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发展普惠金融首次写入党的决议之后,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开始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方略。

  2015年,国务院印发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。2017年,11部委联合下发《关于印发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的通知》,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陆续挂牌。随后,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也开始积极布局普惠金融。截至目前,兴业银行、民生银行、光大银行、浙商银行、招商银行、北京银行、南京银行等都先后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或普惠金融中心。

  那么,普惠金融事业部和普惠金融中心纷纷落地后,普惠金融真正带来“普惠”了吗?面对普惠金融领域存在的机遇和挑战,银行业又该如何应对?

初现成效

  2001年,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村的民宿老板于翠云用4张硬板床就把生意做起来了。随着游客的增多以及对旅游品质要求的逐渐提高,于翠云家的4张床早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。于是只能逐渐修缮、扩建。“每次一到扩建和修缮时,我最愁的就是和亲戚朋友借钱。2000元、5000元、3万元,多少都借过。借完之后心理负担也很大,怕亲友着急用钱。”于翠云对《中国报道》记者说。

  于翠云不是没有考虑过去银行贷款,“我跑过无数次银行,结果都一样,存款可以,贷款难。一问贷款,工作人员就问你:有质押物吗?有固定收入吗?有个人征信吗……”于翠云回忆说。

  “2016年,我拿到了我的第一笔10万元贷款,那天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。”于翠云激动地告诉《中国报道》记者,“那天,几位北京银行的工作人员来我们店,说是来调研,可以给我们星级民俗旅游户发放贷款,是北京银行普惠金融项目。直到10万元到我账上,我才不再怀疑。”

  自国务院印发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以来,北京银行不断创新农村金融服务,推出“富民直通车”品牌、改善支付结算环境、创新农户信贷服务、建设三农工作队伍,于翠云就是这一系列举措的受益者。

  事实上,和北京银行相似,近几年来,随着我国银行业积极扎实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,“普惠”初现成效,受惠个人和企业越来越多。以从消费的真实场景和用途出发践行普惠金融的平安银行为例,2017年平安银行全年累计发放消费金融贷款2,712.37亿元,贷款余额达到3563.53亿元,较上年末增幅86.35%。

  而就5家大型国有银行而言,随着普惠金融事业部陆续挂牌,2017年5家大型国有银行新发放的普惠金融贷款已有404万余笔,3.19万亿元,户均贷款79万元。

“普惠金融不是扶贫”

  尽管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普惠金融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,但不可忽视的是,普惠金融发展至今,已有近20年之久。然而,所取得的成效仍旧有限。因此,这其中的掣肘因素不容小觑。

  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小微企业、“三农”、贫困人口等,他们都面临缺信息、缺信用、缺担保等融资障碍。因此,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着成本过高、风险过大、收益率较低等缺陷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促进普惠金融的持续商业化发展是一道难题。

  正如社科院学部委员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2018第二届“中国信用科技与普惠金融论坛”上所言:“普惠金融不是扶贫,必须考虑商业可持续问题。”

  李扬从普惠金融定义概括出普惠金融发展所需的4个要点:一是考虑成本问题;二是有真实金融需求的群体;三是提供方式要适当,不能施舍;四是要提供金融服务而不是金融产品。

  除了商业模式的可持续问题,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也有待完善。“信用信息碎片化分布,外部风险分担、补偿机制不健全,很多领域立法缺失或层级不足,一些抵质押融资创新缺乏配套机制。此外,长期积累的‘刚性兑付’观念影响依然存在,金融消费者风险和责任意识有待增强。”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说。

大发展需借力金融科技

  近年来,在互联网技术的催生下,互联网金融似乎扛起了惠及大众的旗号,通过“互联网+”和移动互联使普惠金融逐渐深入人心。有人甚至认为,互联网金融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做法对传统银行形成了逼迫之势。

  “互联网金融公司在高新技术方面有着更灵活的创新和应用。如利用大数据、生物识别技术做风控等,这些都不是银行的传统强项,却对其发展起到了启发作用。”积木盒子CEO谢群告诉《中国报道》记者,“但现阶段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很小,合作和补充则是主要的。”

 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认为,尽管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发展势头比较猛,但目前市场规模、服务能力等整体实力与银行业相比还有不小差距。因此,在发力普惠金融方面,两者更多的是服务上的互补关系。除此之外,互联网金融机构在网贷存管、支付结算等方面都需要银行的支持。

  “普惠金融市场并没有达到饱和,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还有许多探索空间,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都还有‘增量’可做;同时,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目前都在探索各种类型的合作而非竞争,普惠金融业务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块。”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说。

  无疑,随着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落地应用,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已或多或少地被影响和改造着。因此,银行业普惠金融要想有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,必须坚持创新。

  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对《中国报道》记者分析,银行可以从语音(人机)交互、生物识别、大数据技术、物联网等方面实现在普惠金融领域的突破性探索和应用;同时,以移动为核心,强化线上渠道建设,打破客户应用电子渠道的物理壁垒,打造极致的客户体验。

  同时,他建议银行要积极开展跨界合作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拓展与互联网、移动运营商、担保公司、旅游企业等各类第三方的合作深度与广度,共同探索普惠金融业务合作业务的创新模式,从客户、产品、渠道等多个维度凝聚力量。


银行业普惠金融要想有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,必须坚持创新。



责任编辑:张利娟